首页家居收纳 正文

幼儿园户外材料如何收纳整理_如何教育孩子整理收纳自己的物品?

2024-01-11 115 0条评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幼儿园户外材料如何收纳整理_如何教育孩子整理收纳自己的物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如何设计
2.如何教育孩子整理收纳自己的物品?
3.怎么可以养成幼儿园孩子整理自己东西的习惯?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如何设计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如何设计

 环境设计作为一个较新的技术服务领域,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如何设计?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1.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综合考虑

 户外游戏环境规划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需要和要求。

 绿化、美化是幼儿园户外环境规划的基本要求,幼儿园应该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栽种各种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保证夏季户外游戏活动有绿荫;在绿化的同时,尽可能四季都有花卉,让幼儿园美丽像个大花园。

 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是幼儿园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所以,户外游戏环境规划一定要根据3~6岁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设计,既让环境充满童趣,有童话般的感觉,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如钻、爬、跑、跳等的需要,充分挖掘现有空间条件,让幼儿充分享受户外游戏的乐趣。

  2.有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活动空间

 户外游戏场地设计要充分考虑全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比如小班和小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摔跤,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个专门的半开放的软游戏区,铺设软垫、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幼儿既可以跑跑跳跳,也可以爬爬、坐坐,适当投放一些小型玩具如皮球、沙包、小汽车等。如此一来,教师也可以放心让幼儿去户外游戏。

 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各异,既有集体游戏,也有小组游戏和个别游戏,所以户外游戏场地的面积也应该根据需妻设计,大小不一,可用灌木丛进行适当隔离,并有多个出入口。

 户外游戏活动多样,所以地面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不同,软硬都有。除了前面谈到的为小班幼儿设计的软游戏区外,滑梯、秋千等处的地面也应该软化处理,避免幼儿落地时受到伤害;树林、山坡、草坪等应该尽可能保留其土质地面,便于动植物的生长,可以在连接处的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另外,幼儿园还应该专门为幼儿设计车道等硬化地面,还要有沙池、水池等游戏场地。

 户外游戏场地以开放性空间设计为主,也可以设计部分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以利于幼儿的自由活动或交往活动,如游戏小屋、小迷宫、小城堡等。

  3.有适合四季游戏活动的空间设计

 户外游戏环境规划一定要根据季节交替,考虑户外游戏需要,比如夏季阳光强烈,如果没有树荫,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就很难组织幼儿外出游戏,所以,如果有条件,可以设计绿色长廊,栽种紫藤、茑萝、葡萄等藤蔓类植物,并架设秋千一类玩具;在沙池、水池、大型玩具旁栽种高大、枝叶茂密的乔木;提供山洞、小城堡、游戏小屋一类充满神秘感的`设施。

  4.巧妙利用自然元素和空间

 每个幼儿园户外空间各异、面积大小不一,在进行游戏环境规划时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空间,比如原来低洼的地方可以设计成小河、沟渠,并架设上晃悠悠的桥索;如果幼儿园户外空间太小,可以立体地利用空间,进行立体绿化,或者在墙壁设计横向攀岩;购买综合大中型玩具,靠边墙摆放;在高大的树木间设计秋千、摇椅、跷跷板等;沙池与戏水池巧妙组合……

  5.事先考虑空间密度和地面表层、下水道及场地相互关系等问题

 幼儿园招生要与自己的室内和户外面积相匹配,避免人均空间密度不够,出现拥挤现象。现已存在这样问题的幼儿园,可以通过轮流、交替进行户外活动解决此问题,也可以通过开辟楼顶活动空间、立体地利用户外空间等方法使其得到改善。

 在幼儿园建设之初,应该先根据不可改变的地下管道等进行地表设计,绿化场地要避开下水道等管道,戏水池、游泳池、喷泉、鱼池要方便接入水龙头。

 室内游戏场地与户外游戏场地可以用长廊相连接,户外每一个游戏区域之间有多个通道;避免游戏区域相互之间的干扰或者存留安全隐患,如车道应该是一个半封闭的区域,不能与秋千、滑梯等玩具区混在一起。

;

如何教育孩子整理收纳自己的物品?

首先你应该教孩子整理东西 ,把他玩过的东西让他自己亲手整理好,归纳一起 时间一长,他就可以整理自己的东西 ,还有让他睡觉时候把把被子铺好 ,一点儿小事把他自己的东西归纳,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

怎么可以养成幼儿园孩子整理自己东西的习惯?

教育孩子收纳自己的物品,首先要从父母自身抓起.父母有良好的习惯,爱整洁爱收拾怎样也会耳濡目染,传给孩子,孩子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熏陶。有爱干净的父母,才有爱干净,爱整洁的孩子。教育孩子收拾自己的物品,那么应该从小时候就抓起来,每次孩子玩具玩好之后要引导他自己收拾父母,可以告诉他怎么收拾放在哪里? 玩具玩好后物归原处,还要告诉孩子,每个物品都有它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就不用再去到处走了,因为你知道它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熏陶.孩子爱收拾物品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当然是从小时候把玩具放回原处开始引导。家里面对孩子的玩具最好有专门的地方放置,从会走路、拿东西开始就要告诉孩子,要让玩具回家,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养成把玩具放回原来地方的习惯。

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开始觉得这个很无聊。这个时候,当妈妈的就要拿出点小花招,比如跟孩子比赛,说你只能收红颜色的玩具,我收蓝颜色的玩具,看咱们谁收拾的快。总之就是提起孩子的兴趣来,让孩子坚持下去。

孩子长大了,有了收拾玩具做基础,相信他会对自己的物品也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其实小孩子学东西,大多是耳濡目染,所以,家长们保持一个整洁的家也很重要,自己就要乐于善于整理家中的物品,这样,孩子就会习惯在整洁有规律的环境下生活,也就会主动整理收纳啦。

李晓蓉:我为300个家庭提供儿童房整理,从这点入手让宝宝翻不乱 作为一个不到1岁宝宝的新手妈妈,我发现我们家已经三辆婴儿车了,我也不清楚为何我们就给宝宝买了这么多婴儿车,更不用说我们家宝宝的各种小玩具各种了,有了孩子以后家里不乱是假的,但怎么让孩子养成整理收纳的习惯才是核心。

要知道宝宝的一言一行真的与父母生活习惯有关。我曾为300个家庭的儿童房做过收纳整理。毫无疑问有宝宝的家庭家里是最乱的,你真不清楚宝宝每天有多会”糟蹋“一个家。搞不好有的宝宝还把父母搞得没脾气。还有些“皮宝宝”自己在前面扔妈妈在后面捡,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妈妈在后面跟着自己才愿意做整理。

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整理收纳习惯?

3岁以前,让孩子看得见、拿得到、拖得动

3岁以下的孩子,还没开始分房,活动区域主要在客厅。真正的收纳工作主要是由家长来代劳的,这是培养孩子收纳意识的最佳时期,大人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敏感期,可以让孩子做爸爸妈妈的收纳小助手,一起收拾,要让孩子有玩具玩完要放回固定位置的意识;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玩具以低幼启智玩具为主,体积普遍比较大,看的书以绘本书籍为主,也是开本较大且规格参差,所以收纳家具相应的,也要适应这些需求:推荐收纳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地毯上玩,结束以后,可以用地毯自带的束口绳把玩具一下子收起来。

4-6岁,进入分房阶段

爸爸妈妈最核心要提升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孩子在这个时期,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分类:并给孩子约法三章如果收纳好自己物品就有奖励,允许他做自己想做的事,看他想看的动画片。

喜欢绘画的孩子,画笔、颜料、画纸、各种工具的存放,应该有专门的防污收纳架,而且分类要细,以免不同的画具、颜料搞混;喜欢乐高的孩子,除了考虑零散件集中存放到对应的格子中,还要好考虑到一个个盒子的分类叠放,可以配置开放型的陈列架;

喜欢户外运动的孩子,则应该配置挂放用的器具架,要考虑到球类、剑术、游泳镜、滑板等等不同器具物品的体积和收纳要求。

让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先教折衣服再做玩具收纳

许多人抱怨:孩子把东西随处乱扔,真实让人头疼,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大人拼命想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玩具。玩具的质地和种类多种多样,很难进行分类,收纳的方法也很复杂。再加上孩子也不是每天只玩同一种玩具,所有要让孩子养成整理的玩具的习惯难度太大了。

比起玩具,衣服的分类要简单得多,而且衣服是每天必须用的东西,只要学会了衣服的折叠方法,把衣服放回抽屉的固定位置也就变成了小事一桩。这样就会更容易帮助孩子养成每天整理的习惯。当你和孩子一起折衣服时,既促进了全家人的沟通交流,有让大家都动手开始整理,“折衣服”的威力不能小看!

7-10岁强化自我管理习惯

7岁开始进入学龄期,是建立和强化收纳习惯的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在上个阶段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空间管理和收纳习惯,此阶段就能更好地适应学业上的系统性管理和坚持。家长可以将孩子的自我空间和物品管理,列入日常奖惩机制捆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知道收纳习惯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

1、让孩子知道不同物品应该相应放在什么位置,特别是学习用品的分类存放;

2、孩子用完的东西要归位到固定位置,对任何要找的东西,都能立刻找出来;

3、让孩子决定物品放在哪里,不是你帮他做决定。这样让他有一个参与感

良好的收纳习惯,不仅会让空间视觉清爽干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做事的效率更高。从收纳整理角度来说,这就体现了归纳法则里“集中”。

将孩子物品集中在一起,再按物品分类的工作则相对简单且有效。再用“四方形摆放”的原则,将不同材质的物品再次进行归纳。你只有让孩子自己养成整理收纳习惯,他自己的儿童房才能真正的翻不乱。

首先家长要完成对自己物品的整理。否则没有权利要求孩子会整理。即便要求了也没有用,因为整理这种生活方式是没有融入到你们家庭中的。但如果家长自己首先完成了自我部分的整理,可以有如下改变。

1 、知道了整理过程的不容易。

2 、某些平时不能接纳别人的地方也将因为整理自己的物品而变得能接纳,如之前看到孩子玩具没放好就有情绪,但整理后你会变得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你会有很多办法出来的。

3、当对孩子看不惯时,很多问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前或许没有特别注意这方面,但当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后,一些问题会慢慢显露出来。经过自己这关后,很多问题会消失与无形。

教育孩子养成收纳自己物品的习惯,其实更是一个家长自我教育和觉察的过程!

先说一下我们家的情况。

我们要二娃的时候正好是大儿子上高中,我自己也是整天出差,基本上就是妻子一个人在家里带孩子。

也不记得哪天开始,家里就开始乱的一团糟,而我们内心也接受了这种乱的状态。

比如该分门别类收纳的衣服往往就是一团塞到橱子里……甚至大儿子的房间也乱的不像样子……

有一次妻子训斥大儿子,让他收拾自己的房间,儿子不服气的说:整个家都乱成一团了,收什么收啊!

那一刻我们幡然醒悟,混乱的家庭环境也是可以遗传的!于是,我们夫妻几天的时间对家进行大清理,并对以后的清理家务做了大致的分工。之后,家就回归了整洁的状态,儿子也自觉的开始收纳自己的房间了!

现在小儿子三岁多了,他现在的玩具绘本,也都是成系列的,成套的,一打开就是一大堆,我们每次拆开一套新玩具或者一套新绘本,都会让儿子自己拿出来,并且把包装盒放到他能取到的地方,玩完了,一定带他收起玩具到原包装盒,并把盒子放到他自己的橱子,让他自己给玩具找一个适合的位置放下,才可以做别的事。

有时玩的过程中,小孩可能会困了需睡觉或我其它原因中止玩玩具,但是等他醒了或再回到家,首先还是带他收纳!

整个成长和觉悟的过程其实就是家长自己,家长自己做好了,孩子的好习惯也就会容易养成了!

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收纳整理的习惯呢?

1.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让孩子受益终身。需要提醒的是,家里每个成员也一定注意配合把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这样既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又能为孩子做好表率。

2.与孩子约定收拾和整理的时间

家长要和孩子商定收拾的时间,一天一次即可,商定好就要共同遵守。在整理和收拾玩具时,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收拾完了之后,与孩子一起分享整洁后的舒适心情:“真干净啊!这里也有你的功劳呢!” 多次反复,让孩子有意识主动收拾并体验自己动手带来的成就感。

3.帮孩子规划区域并分解工作步骤

让孩子明确他的工作目标,依次收拾他可掌握的几个小区域,如,先是把文具收起来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是把积木放到积木箱子里,最后把凌乱的书排列整齐放到书架上。将工作步骤进行拆分,可减少挫折感而使结果更好。

4.让孩子在 游戏 中学会收拾东西

日常琐碎的家务事,也能变成有趣的亲子 游戏 。和孩子一起玩收拾的 游戏 ,如,让孩子给袜子配对;让孩子辨别哪些衣服是爸爸的,哪些衣服是妈妈的;用脏衣服和收纳篮玩投掷篮球的 游戏 等等。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整理的种种小技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方法篇一

 1、家长以身作责。孩子不喜欢整理,也是因为家长不注意整理,因此,你要把家打理的整齐的话,孩子也会自然学你。

 2、 固定地方存放,孩子的玩具你不要随便放,要找一个固定的地方给孩子存放起来,告诉孩子,这些东西,玩过后,也要放在这里。

 3、 孩子的玩具找不到了,家长千万不要给他们找,让他们自己找,这样,孩子找不到后,你就告诉孩子,平时你要收拾好,就会找的到。

 4、 培养孩子打扫整理的固定日期。孩子不喜欢收拾,则需要用一天的固定时间来和孩子一起收拾,这样,慢慢孩子就会养成习惯。

 5、 不收拾的孩子,你把孩子的玩具全扔到一个箱子里,然后锁起来,或者是放到车库里,告诉孩子,如果你再不整理新玩具,就会扔到车库。

 6、 拒绝给孩子购买新的礼物,这样,在这种压力下,孩子才会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从而去得到新的玩具的。

 7、 惩罚孩子,现在的孩子如果不整理的话,你可以惩罚他,例如,把他喜欢的一个玩具拿走,告诉他,你如果不整理好,则不会把玩具给你。

 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方法篇二

 1、教给孩子整理物品。当孩子能整理时,就要让他把个人物品和玩具进行归位整理,开始时,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一起整理.做出示范,让孩子知逍该如何去做。

 2、让孩子清楚收纳的空间。让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为孩子规划出收纳空间,让他知道什么东西该放在哪个地方。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当孩子刚开始学收拾物品时,由于不熟练,可能会摆放得不很整齐,父母要一步一步慢慢引导,给他学习熟练的机会。不能嫌孩子做得不好批评指责孩子或为孩子代劳。

 3、让孩子体会物归原处的便利。对孩子进行物归原处训练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和他人都会带来便利。如想玩小 汽车 时,不需要在家里到处搜寻,也不需要把玩具箱翮个底朝天,直接拿来多方便,又省时又省力。而图一时的快,将用过的东西随处乱扔,不仅会给自己,也会给他人造成麻烦。

 4、在 游戏 中学会物归原处。 游戏 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爸爸妈妈不妨经常和孩子玩“送玩具回家”的 游戏 。如“布娃娃累了,该睡觉了”“小车该进车库休息 了”,久而久之,孩子会很自然地自觉收拾自己的玩具。

 这远比采取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收拾好得多。

 5、用可爱的造型召唤孩子。聪明的爸妈不妨花点心思,如将孩子的玩具箱按不同的颜色或造型区分开来。让孩子依据不同的颜色或造型将玩具归位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图案。这会引发孩子的兴趣觉得物归原位是一件有趣的亊悄。

 当变成玩的时候孩子便会更乐意去做好。

 6、创造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一个凌乱不堪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孩子养成随意乱扔、不讲条理的坏习惯。整洁的家庭环境,往往会潜在地传递给孩子爱整洁、做事有条理的 健康 信息。

 所以爸爸妈妈要带头做好物归原处的示范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

从小培养。我家是从两岁多就开始有意识的让他们自己整理东西。刚开始不愿意整理,我就陪着他们一起整理,告诉他们玩具玩好了就要送他们回家,不然他们一生气就飞走了,明天起来你就看不到他们了。我家是买了两个大的整理箱,每次他们要玩玩具的时候,我就先说明,你们玩可以,但是玩好了要把玩具收拾好,慢慢的就养成了自己整理的习惯了。现在闺女快5岁了,有时候看家里太乱了,自己都看不过眼了,就会主动去收拾,不管收拾的怎么样,我都会适当的鼓励她,并告诉弟弟要向姐姐学习。现在两个孩子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收拾了。

与其说教育孩子如何进行收纳,不如为孩子创建一个物品摆放有序的环境,让他在整齐的家里,去体会物品整齐有序的舒适和快乐。那么他自然而然的就会了解到收纳有序的感觉和怡然自得的心。作为父母,需要学习收纳知识,了解整理与收纳的法则,然后才能为孩子做好榜样。才能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物品管理道具。

具体办法,1控制物品的数量。2结合使用频率对物品进行分类,常用的与不常用的分开,有用的和没用的进行分开。然后将整理过后的物品,结合收纳法则,进行细分与物品归位。引导孩子建立物品分区意识。建立良好的从哪哪,放哪去的习惯。建立这一习惯的前提是,家中物品,确定有准备的不动不变的位置。这就是收纳系统的建立。

幼儿园里,经常看到孩子把脱掉的衣服随手一放,把画笔随手一丢,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的玩具也是摆放凌乱,操作材料杂乱无章。教师们经常会为一点小东西把所有柜子、抽屉都找遍,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教学秩序。三至六岁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常说:“三岁看老。”习惯一旦养成,再要改就会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更多,由于“泛化影响”,会养成今后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纲要》在社会目标中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养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保持环境整洁,同时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过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可以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往,我们对幼儿的整理习惯进行过培养,但那只是刻意地提出一些外在要求,有太多限制说教。教师过分指挥,使幼儿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在《纲要》和《指南》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将整理习惯培养落实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一、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 我们通过比赛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如“看谁玩具收得快”、“谁最快收拾好书包和箱包?”“叠被子、衣服比赛”、“谁的床铺最整洁”等一系列比赛活动。每次比赛结束后,我们会根据幼儿表现情况进行评比“能干小小手”的活动,幼儿整理习惯有了很大提高。接着,我们组织幼儿一起整理自己的抽屉、柜子、活动室,在教师的带领下,先把“要”和“不要”的物品进行区分,扔掉所有没用的东西,再把要用的物品分门别类地摆设,确定相应位置,并设计标记贴上,为了使玩具筐等物体的摆放整齐有序,我们还请幼儿一起动脑想出在筐的底边中点贴上红色小圆点,对准柜子中线,这样既美观又整齐。看着自己动手整理的清爽整洁的活动室,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二、建立规则,养成好习惯 有了整洁有序的环境,就需要保持,这是最困难的。教师如果经常说教,会导致孩子反感或者盲从。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起床时,让孩子商量怎样叠放被子会很整齐,孩子们讨论出把叠好的被子合起来的边靠床背放整齐。做纸工时,说说怎样利用桌面,孩子们提出用双格的盒子,一边放胶水、剪刀,一边放纸屑,找东西容易且整理又快。平时发现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就紧紧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口一句“你叠衣服的方法真好”,一会儿整整齐齐的一叠衣服就放在柜子里了;一句“你的桌面真干净”,饭后,就会有好多孩子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好,还会把筐里的碗盘整理整齐。为了整顿活动区材料摆放凌乱的毛病,考虑到入区人员不固定,规则制订不容易人人知晓,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制作出了与物体相应的标记贴在放物体的位置,幼儿活动后按标记复位,不再出现不知放哪里的现象。只有尊重孩子,让孩子积极参与规则建立,不断强化,才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由幼儿自己参与整理的整洁有序的环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信和成功感。在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充分发挥了作用。 三、信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孩子会做许多事情,但教师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事事亲为,处处小心谨慎,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翅膀下,一会儿觉得叠被子太难了,一会儿觉得整理操作场地会添乱,结果事事包办。其实,只要相信孩子,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们去干。如在美工区放上几块抹布,在操作区放上扫帚,每天放学时,让孩子把活动室内不要的物品处理掉,把要用的物品分类送到固定地方。信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要收回不放心,做孩子的参谋,支持他们的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只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相信他们都能做好。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整理,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能促进孩子能力发展,而且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教师榜样,自正以正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这里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以前,由于教师的教具、操作材料、废旧物品较多,加上幼儿园工作杂,总有随手乱丢的坏习惯。现在教师首先从自身开始进行整顿。我们班两位老师还用目视管理方法,让每人都知道物品摆放的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两位老师一律遵守。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都整洁了,再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五、家园密切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整理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还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将良好的整理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于是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网,围绕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整理习惯培养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不事事包办,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如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周日整理好入园的箱包等。同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家长反映的幼儿在家出现的整理习惯问题,老师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限度促进孩子发展。 总而言之,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养成教育,包含培养幼儿责任心、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必须多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小暖树 网址:https://www.jiazhengfuwu.com/01_5032.html 发布于 2024-01-1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