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居收纳 正文

培养幼儿收纳整理的重要性_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

2024-01-14 71 0条评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培养幼儿收纳整理的重要性_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如何培养孩子的收纳能力?
2.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收纳能力?

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反思一下收纳这件事情,看似小但更多的是考察孩子的一种习惯和思维能力,而这种习惯的培养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好的影响。其实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乱扔东西,不收拾玩具,却没有好好思考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究其原因,首先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家长给孩子买的绘本、玩具以及衣物过多,容易囤积, 每个孩子的人均拥有物品量大大增加了,造成收纳的难度也增加

其次就是家长的认知与干预不同 。对于有些家长而言,他们没有充分地理解“收纳”这件事的重要性,常常是帮孩子代劳,不让孩子动手收拾,从而让孩子缺失了练习收纳的机会;甚至有些家长自己整理物品都是一团糟,更别说教给孩子们一些收纳方法。

所以不会收拾不是孩子的错,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家长也要学会运用有趣的语言来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收纳能力。

以前的我也没意识到收纳这件事的重要性,后来和朋友们认真讨论过,才意识到要培养好孩子的收纳能力,因为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

1.收纳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学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曾说:“秩序”不仅仅是指把物品放在适当的地方,还包括遵守生活的规律、理解事物的时空关系,以及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

尤其是孩子3-6岁的大脑发育敏感期,物品,玩具的颜色,形状,用途等等,对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通过整理收纳对物品的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物品的用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都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通过对自己与物品,物品与空间的关系梳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2.收纳可以融洽亲子关系

家庭收纳的时候带着孩子,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场景。父母就是老师,孩子就是学生,边收拾家务边聊天,还创造了一个特别合适的教育机会,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手头在做同样的事情,孩子在心理上也特别容易认同父母说的话。

而孩子能够看到家长以身作则示范整理收纳的方法和细节,家长也能从孩子的行为和思路中发现孩子独特的一面。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收纳习惯,获得成就感、自尊感和价值感;同时家长也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家庭环境能够被更好地维护。

3.收纳可以培养开放的心态

收纳解决的是混乱问题,简单讲就是解决了问题。而一个人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他就能在社会上立足。人面对问题,本能的会逃避。能坚持下去就战胜了本能,能想出办法去解决问题,更了不起。孩子去面对自己造成的问题,比如胡乱丢弃在地上的玩具,他以后就不会再随便地乱丢东西。经过长期的收纳训练,孩子就具备了主动去面对挑战性难题的勇气。

而收纳物品有三个过程:检查、整理、安放。

人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来熵增,而收纳能够对抗熵增,将混乱变为有序,将不安变为心安,将负面情绪丢弃和放下,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果家庭的所有物品是一整本书,那么结构化的收纳系统就是这本书的目录,根据目录的指引就能很快地找到需要的物品,让生活井然有序。所以培养好孩子的收纳能力很重要。

而哈佛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参与家务整理的孩子和不参与家务整理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所以培养好孩子的收纳能力很有必要。

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开始帮助孩子锻炼收纳的能力。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收纳能力呢?

1.父母树立榜样,积极引导与示范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最开始会是以崇拜的姿态看待父母的,因为父母能解决很多他们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内心会以父母为榜样,长大之后也要如此。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自己首先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极把家里整理干净,树立榜样。而我们在引导与示范的过程中,要 明确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做。

为了让孩子清楚理解我们的意思,要把重点指出来,而不是含糊其辞地跟孩子说:“要将东西收拾好”。尤其是一开始让孩子帮忙的时候,更要交代清楚4个要点: 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按照什么顺序,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多用鼓励和激励的语言 , 这样的语言是让人愉悦的,从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绪中,去做那些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有些挑战的事,甚至能不断地做出创造性的行为。

我们也是从孩童时代走向成熟稳重的,我们也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所以不管孩子表现得好与坏,都是需要给予肯定的。因为每一次肯定或表扬,对他们的成长都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

2.给孩子创设自己的收纳空间和工具,放手让孩子练习

当孩子学会了收纳,我们就必须 放手让孩子去练习。 让孩子管理自己的东西,只有让他们开始管理自己的各种事物,才能让孩子开始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空间,去放置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样孩子能够自主决定各种物品的陈列地点,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准备一间房间。这样,孩子慢慢对自己划分的收纳区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次买了什么类型的东西,随手就可以放到相应的收纳区域。

同时, 也要给孩子准备相应装东西的箱子,以便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装物品的工具 。比如:孩子的试卷、讲义分别放在不同的抽屉位置;给孩子提供专门的玩具收纳箱。

3. 带孩子学习分类,分享收纳前后的感受

当孩子还处于幼年时,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引导,可以玩亲子类的收纳游戏。耐心地教导孩子按颜色、大小、形状、用途分类,分好后一样大小的物品集中摆放。以这样游戏的方式陪孩子多玩几次,慢慢就能学会分类。

而学会了分类,可以让孩子清晰地知道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需要的时候去哪里取。平常我们可以和孩子分工合作,负责好自己物品的收纳,一起动起来,家庭氛围更好,孩子也会更乐在其中。

同时我们也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收纳前后的感受和心情 ,让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一种对比,慢慢地去理解收纳的好与坏,自己所能收获的是什么。

任何一项孩子要学习的事物,都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毕竟一天两天做到容易,长期做到并养成习惯困难,所以 孩子收纳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

虽然培养孩子的收纳能力是件小事,但背后影射的,却是家长们的期待——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个能具备独立能力的人,希望我们的孩子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个优秀的人背后,看得见的是行为,看不见的是家长付出的心血与智慧。希望我们能不断思索,对孩子无限可能的未来孜孜以求。

而收纳能力,培养的不止是收纳生活物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收纳好自己的心情。所以让我们一起带着孩子做收纳这件事吧!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 谢蓉 主创,以下各帽人员协助。

白帽: 赵丹

红帽: 金鑫 、 何征

黄帽: 张文春

黑帽: 王金

绿帽: 郭帅 、 周晓辉 、 翟宏英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

 如今,有很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其实这样不好的,那么究竟孩子做家务有哪些好处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希望能帮到你。

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1、让孩子更具有责任感和自信心

 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就应该尽一份力。不断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孩子长大以后,不论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极具有责任感。不仅如此,完成了一件既定的家务活,小朋友会感到极大地成就感。

 2、培养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做家务,孩子都还不太会。但遇到问题,父母可以引导着孩子去思考,例如?这件衣服要怎么叠?慢慢的,孩子就不仅学会了怎样叠衣服,还学会了自己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孩子感恩的心与助人为乐的美德

 当孩子做家务时,孩子会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同时,父母用请孩子帮忙的口吻锻炼孩子做家务,会让孩子认为:我是去帮助别人啊!不是别人命令我,我才去做的啊!慢慢地也会让孩子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

 4、让孩子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好的习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分类整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5、帮助孩子锻炼身体机能

 做家务有助于手部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也有助于大脑顶叶和额叶的运动指令系统的完善。同时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肌肉,协调孩子生理机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如何培养好孩子做家务

 1、明白真正的目标

 要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非仅是要把繁琐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厨房整洁的重要性,比不上幼儿发展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健康情绪的基础。做家务也可帮孩子了解人必须合作和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2、及早开始

 孩子几乎刚能走路就产生?帮助妈妈?的强烈愿望。两岁的小孩就能做杂事,甚至整理衣服。你可以使孩子把打扫卫生成为一件娱乐活动。四、五岁的小孩能理解简单的指示,为小事跑跑腿。到七岁就能分担家庭的责任了。最初最好是安排摆餐桌或其他能带来满意结果的简单任务。但不要急急忙忙让他们做力不能及的事。应该让孩子向新的任务挑战,但必须能使孩子有完成它的愿望。

 3、定出切合实际的标准

 大人不要什么事都亲自做,因为那样只会削弱孩子自我价值的感情。教孩子怎样做一件事的最好方法是简单的重复。先给他们示范,然后与他们一起做,最后让他们自己做。如果他们想按他自己的方法去做,那就不要妨碍他。失败后,他自然会知道那种方法不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草率。如果他并没有尽力去做,就要坚持让他再好好地重做一遍。规定一个合理的截限时间,但不要唠叨不休。例如,开饭时间已到,而碗盘尚未摆好,就要郑重告诉孩子,大家都在等着吃饭。

 4、不要用利诱

 孩子做完一件工作,最好的报酬就是给他一个微笑,搂抱他一下或者说一声?谢谢?。在孩子能听到的范围之内告诉别人你多么自豪,也是一种很好的报酬方式。事实上,孩子自己也会认识到,计划并完成一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5、支持?出外?工作

 孩子参加各种助民活动、公益活动,如替人打扫卫生或送报纸,能帮他们学会按不同人的不同标准工作,训练他们自立和培养责任感。

如何教孩子收拾房间

 1、都说勤快的妈妈培养出来的都是懒孩子。是呀,妈妈太勤快了,什么事都包了,把应该由孩子承担的那部分事情也全都干了,孩子还能得到什么锻炼呢?孩子小时候还没关系,长大了,有自尊了,这样的事情做不好,别人要笑话他,他自己也会嫌弃自己能力太低,到那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过于勤快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带来了自卑。

 2教孩子把东西分类、归纳

 面对乱糟糟的屋子,怎样能快速地把它收拾整齐呢?主要学会分类与归纳。比如衣服,鞋子,书、日用品要分类,然后再分别用收纳箱把它们存放起来。房间里暂时不用的东西可以放到柜子里或者家里的阁楼上。屋子里的东西尽量少而精,东西太多不容易摆放,而且还显得凌乱。

 3、牢记物归原处的法则

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

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

镜头二:气象观察记录做完,听到琴声幼儿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质量却很差,地上有几个笔套,桌上有几支笔没放进笔筒,而观察记录本也没摆放整齐。

镜头三:社会性游戏结束后,小吃店的碗筷没放在规定的地方,围裙头巾没有挂在勾上,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小学校的黑板没擦,笔没放好。

镜头四: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镜头五: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装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筐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入筐里。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具体措施

针对幼儿的种种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进行了分析,经过近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 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设计标志

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游戏区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等等。最后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 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 丰富多彩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服装店”、“小吃店”、“巧手坊”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

2) 整理书包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在幼儿在园的最后两个月,我们开始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小书包入园,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并让收拾能力强的幼儿与收拾能力弱的幼儿之间结对,进行一对一帮助,使能力弱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收拾整理。

3) 各种比赛活动

我们通过比赛活动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如:“看谁玩具收得快”、“谁最快收拾好书包?”、“叠被子、衣服比赛”、“谁的床铺最整洁”等一系列比赛活动。,在每次的比赛结束后,我会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评比“能干小小手”的活动,幼儿整理习惯有了很大提高。

4) 互相监督形式

在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过程中,每天我们都安排值日生对班级中各个区域进行收拾整理,在此基础上幼儿还评选出几名平时整理能力强、整理习惯好的孩子当小组长,让他们担负起检查监督的职责,经常提醒那些平时整理习惯不好的孩子,帮助整理能力弱的孩子,我们也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去检查小朋友的书包,发现整理得好与不好,从中补长取短。通过这种互相监督的方法,幼儿整理书包、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 及时鼓励和表扬

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和教育。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特别是那些个性较强,习惯较差的幼儿更需降低一点要求,起初要求不要太高,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孩子表扬,这样自发的行为就容易再出现。让幼儿在我们鼓励、肯定的情况下,使幼儿养成好的整理习惯。

4.家园密切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整理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于是,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网,围绕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整理习惯的培养展开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同时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如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等。同时,要求家长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及时的给予表扬。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整理习惯问题,我们老师也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小暖树 网址:https://www.jiazhengfuwu.com/01_5563.html 发布于 2024-01-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